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建设美丽新宁夏
套塘村:由黄到绿的变奏曲
2020-04-17 09:16:53   
2020-04-17 09:16:53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<p>  套塘村村民捆扎红葱。</p>

  套塘村村民捆扎红葱。

<p>  套塘村黄家水社幸福院伫立村头。</p>

  套塘村黄家水社幸福院伫立村头。

<p>  滩羊养殖鼓了农户的“钱袋子”。</p>

  滩羊养殖鼓了农户的“钱袋子”。

  同心县田老庄乡套塘村梁、峁、沟、谷纵横,住在山梁与山脚的村民,往往半晌才能碰面。

  4月12日,记者走进“十二五”生态移民重点村套塘村,只见往昔的秃岭“穿靴戴帽”,黄土塬上泛起层层绿意。

  “移民外迁后,套塘村生态恢复、空气清新,吸引了不少创作写生的文人墨客光顾这里。”同心县文联主席马占祥坦言。

  套塘村下辖8个自然组和1个搬迁遗留村,户籍人口899户2597人,建档立卡户192户620人,其中常住人口71户233人。

  2017年11月,41岁的康娟被田老庄乡党委委派至套塘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。

  “留守村民九成为老弱病残,‘户在人不在’现象突出,产业支撑力弱,村民‘失联’现象严重,有的自然组只有7户老年人常住,一个教学点有1个老师11个娃。”曾经的套塘村一度难寻脱贫突破口。

  一次次炕头盘腿拉家常中,村民支的招儿是:留守村民绝大多数为老年人,产业培育只能种植抗旱性强、有历史传统的红葱和小杂粮,伴以牛羊养殖,还要提高附加值。

  康娟吸纳村民建议,带领村“两委”从致富带头人中选出有威信、有文化的人建强班子。同时,带领村干部将离开故土30年、久居内蒙古阿左旗等外省区的户籍在册失联人口逐步找到。

 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,套塘村红葱种植面积达9000亩,成立润山红葱种植合作社,建成1000平方米红葱储藏窖。

  清风徐来,山梁苍翠。

  一眼望不到头的红葱地里,脱贫光荣户买占礼拖着残疾的右腿和家人挖捆红葱。“村里支持俺扩大种植面积,联系客商上门收购,去年种植80亩红葱,养殖100只羊,加上国家补贴和福建务工收入,共收入15万元。4月底栽植葱苗后,我继续外出务工,老伴留在家里喂羊,好日子就在眼前。”老买对富裕生活很有信心。

  村民杨登俊去年享受产业补贴近3万元,销售红葱收入4万元,今年1月刚刚补栏5头牛犊。“春节前出栏5头肉牛,每头获利5000元;出栏10余只羊羔,每只获利500元。今年打算好好干,换个活法。”杨登俊话语中充满喜悦。

  村民顾二姐的丈夫是残疾人,一家人生活困难。康娟用工资担保,为顾二姐协调申请8万元妇女创业贷款,陪她去县城购买5头育肥肉牛,成立顾二姐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。

  “对于买占礼等种植大户和脱贫光荣户,村里争取扶持政策,种植红葱每亩补贴165元、滩羊养殖补贴6000元、圈棚建设补贴6000元、饲草料补贴600元,扶上马再送一程,营造脱贫光荣、生产光荣的比学赶帮超氛围。”康娟说。

  夕阳西下,套塘村黄家水社幸福院里,7户留守村民屋内不时传出朗朗笑声。

  7间宽敞明亮的起脊瓦房伫立在村头,清一色的白墙红色琉璃瓦。每间屋里建有一座冬暖夏凉的火炕,洗漱间、自来水、电、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。

  幸福院外的休闲小径间,康娟新栽植的牡丹、月季花长出了枝蔓,技术员忙着种植红梅杏、桃树等经果林。

  幸福院每户42平方米,瓷砖贴面的砖瓦房内,70岁的杨登明和老伴迎着暖阳坐着聊天。“热水器和净化器都是政府安装的,俺去年6月搬进幸福院时1分钱没交,可享上福了。”老人说。

  田老庄乡副乡长马伏科介绍,康娟推出的“扶贫套餐”滋润着村民心田,集中建设幸福院解决了让“老人忧心、子女揪心、政府担心”的养老难题;带动建档立卡户发展红葱、滩羊等产业;实现全村自来水全覆盖、安全住房全覆盖,农户收入稳定超过国家贫困线标准,全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%。

  “如今套塘村党支部由一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变身为先进基层党组织,工作领跑各村。”田老庄乡党委书记白耀文感到欣慰。2019年,套塘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,农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850元增长到7500元。(记者 苏 峰 杜晓星 实习生 马 磊)

【编辑】:王小梅
【责任编辑】:孙晓村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